财政部:针对疫情防控新推11条支持保供财税金融政策“澳门大阳城官网”

本文摘要:2月7日,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在国务院应付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自卫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再已实施10条财税反对措施的基础上,将再行发售11条反对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余蔚平回应,在资金确保方面,截至2月6日下午5点,各级财政共计决定疫情防控资金667.4亿元,实际开支284.8亿元。

澳门大阳城官网

2月7日,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在国务院应付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自卫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再已实施10条财税反对措施的基础上,将再行发售11条反对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余蔚平回应,在资金确保方面,截至2月6日下午5点,各级财政共计决定疫情防控资金667.4亿元,实际开支284.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共计决定170.9亿元,主要还包括:疫情防控专项补助金57亿元,不含对重点疫区湖北省补助金的18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疫情防控资金99.5亿元;对科研、物资储备等经费也足额不作了决定。目前看,各地疫情防控经费是有确保的,中央财政正在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必须,之后作好经费的确保工作,并管好用好资金。

余蔚平回应,在政策确保方面,截至2月6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早已实施十余条财税反对措施。主要有:一是具体患者化疗费用。对发病患者个人开销费用实施财政兜底,中央财政补助金60%;对疑为患者,由就诊地制订财政补助金政策,中央财政视情给与必要补助金。

二是具体对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可享用工伤待遇确保政策。三是具体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医疗卫生人员,中央财政给与定额临时性工作补助金。四是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的政府订购,修改审核程序,切断物资供应的绿色通道。

五是具体对代储企业短缺医疗物资周转储备资金的银行贷款贴息方案。六是具体对捐献用作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减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七是具体对公共卫生身体健康部门的组织进口的防控物资减免进口关税。八是各级政府性融资借贷、再担保机构对不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企业,中止反担保拒绝,减少融资借贷和再行担保费;对不受疫情影响相当严重地区的融资借贷、再担保机构,国家融资借贷基金减为缴纳再行担保费。

澳门大阳城官网

九是具体对病毒感染新冠肺炎的个人创业借贷贷款,可展期一年,之后享用财政贴息政策。十是具体中央财政对疫情防控重点确保企业给与贴息反对。余蔚平回应,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前期针对疫情防控已实施各方面措施的基础上,再行发售一批反对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

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为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新的购买的涉及设备,容许重复使用算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减。二是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物资获得的收益,减免增值税。三是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全额归还2020年1月1日后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四是对与新型冠状病毒涉及的防控产品,减免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对化疗和防治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感染的肺炎药品,减免药品注册费。

五是对不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在现行结转5年的基础上,再行缩短3年。六是对纳税人获取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租车收派居民必须生活物资获得的收益,减免增值税。

七是减免民航企业交纳的民航发展基金。八是企业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的组织等或必要向医院捐献用作疫情预防的医用物资等物品,容许在交纳所得税前全额扣减。对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使用权捐献用作疫情预防的货物,减免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确保建设税、教育费可选和地方教育可选。

九是对参与疫情预防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规定标准获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金和奖金,以及单位发给个人用作防治的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等实物,不算入工资、薪金收益,减免个人所得税。十是特大金融贷款贴息反对力度。

减少贴息资金规模,改为按疫情防控重点确保企业实际取得贷款利率的50%给与贴息,保证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高于1.6%。十一是希望企业保质保量减少短缺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生产,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订购收储。余蔚平回应,财政部专门印发通报,拒绝各级财政部门统一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站位,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到第一位,认真落实各项确保政策,贯彻增大经费确保力度,保证人民群众不因担忧费用问题而不肯就医,保证各地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医治和疫情防控,确实做政策实施做到、工作部署做到、支出决定做到、资金拨给做到、监督管理做到。


本文关键词:财政部,针对,疫情,防控,新推,11条,支持,保供,澳门大阳城官网

本文来源:澳门大阳城官网-www.top10yt.com

Copyright © 2002-2023 www.top10yt.com. 澳门大阳城官网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22241463号-4   XML地图   澳门大阳城娱乐(中国)有限公司